400-1871-886 0631-5161886
新闻中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点击次数:1    更新时间:2025-05-23 17:56:13  来源:od体育官网客服正版下载   

  叶定达副会长出席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

  5月16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叶定达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叶定达对换届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协会36年来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党建引领、战略担当、改革创新、生态共筑”的四点期望。他希望第七届理事会领导班子能够紧扣制造强国脉搏,以豪迈的气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里勇立潮头,在制造强国的蓝图上续写协会的使命担当,以崭新的业绩向新时代交出一份精彩答卷。(党委工作部)

  5月21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简称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带队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简称中仪协)开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中仪协秘书长李跃光接待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李跃光介绍了行业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与趋势,面临的主体问题及仪器仪表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进展。与会人员围绕“十五五”期间行业发展趋势、重点任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叶定达副会长对中仪协在推动行业发展、做好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并针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时间管理,严格把握规划编制时间节点,确保各阶段任务高效推进;二是明确规划定位,充分的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建议,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三是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筛选“十五五”重点培育产品,着力提升国产仪器仪表在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水平;四是关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新兴产业模式,以技术融合创新为着力点,探索仪器仪表产业升级新路径,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仪协副秘书长程红、郑朝松,办公室及规划编制工作组等有关参与座谈。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会员工作部、行业发展部、科技工作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等有关人员参加调研。(行业发展部)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职工职业素养,5月20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工作总部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暨青年职工新职工培训。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于清笈作专题培训,工作总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青年职工和新入职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在学习环节,参会人员集体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习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会议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国机械联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年轻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要求,按照中国机械联党委和各党支部学习教育工作安排,认真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培训环节,于清笈常委从中国机械工业整体发展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历史发展情况、应知应会的岗位知识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作了专题培训,一是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以及现代机械工业管理部门的历史沿革;二是全面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体情况,包括组建及历届会长、职能定位及业务范围、秘书处工作及系统单位情况、行业脱钩协会改革情况等;三是围绕应知应会的宣传稿件、调研报告、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稿的撰写等进行实务培训,结合案例分享交流了心得体会,强调练好基本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习、思考、综合、写作、表达和沟通六种能力。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培训干货满满,收获颇丰。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了解了机械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明晰了自身工作的定位职责,增强了行业认同感和工作责任感,特别是岗位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训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对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大家表示要将所学吸收转化为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为机械工业和中国机械联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党委工作部)

  5月20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北随州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大会致辞并参观同期展览。他指出,“十四五”以来,机械工业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与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产销稳定向好;商用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他表示,中国机械联始终致力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未来将与各方携手,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标准体系,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本次大会立足深度探寻全球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路径,全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与蓬勃发展,紧扣“新能源、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主题,为行业参与者搭建了技术交流、生态共建与商业合作的高端平台。同时在促进专汽和应急行业创新发展,拓宽经贸合作渠道等方面提供助力,推动了专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罗俊杰执行副会长实地考察了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湖北随州双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综合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果。(展览工作部)

  产业迭代升级、深度转型,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属国有资本主要布局在关系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理所应当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奋勇争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火车头。支持国有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推动产业链固链补链的协调机制,13户省属企业入选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链主”,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领域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保障了产业链循环畅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着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7个重点主攻方向,指导省属企业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因企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考核引导,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目标,引导省属企业将新增投资更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2024年,山东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73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23.1%,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提升至18.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支持企业设立专业化平台,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山东省属企业的基本盘,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所在。以山东省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契机,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统筹抓好设备更新、数字赋能、工艺升级,让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发布全国首个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地方标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2户企业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成功搭建煤炭行业矿山大模型,实现盘古大模型在矿山领域首次商用。用足用好“两新”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投入力度,技改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碳,指导8户重点用能企业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鼓励企业布局光伏、风电、新型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渤中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等新能源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年发“绿电”51.2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166万吨;建成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高速,路域光伏装机容量达689兆瓦,占全国总量的70%。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4月份,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用电量5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第三产业用电量13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1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9840亿千瓦时。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用电量204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用电量5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7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2025年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13430.06万美元,同比增长49.31%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为13430.06万美元,同比增长49.31%;出口数量为3794台,同比下降12.98%;出口均价为3.54万美元/台,同比增长71.84%。2025年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累计出口金额为44322.63万美元,同比增长43.84%;累计出口数量为15403台,同比下降14.30%;出口均价为2.88万美元/台,同比增长68.42%。2025年1-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5年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澳大利亚、老挝、塞尔维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立陶宛、奥地利、德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6.67%。其中,向澳大利亚出口最多,金额为2625.44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55%。2025年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老挝、澳大利亚、阿根廷、罗马尼亚、立陶宛、意大利、韩国、土耳其、墨西哥、德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63.92%。其中,向老挝出口最多,金额为6719.8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16%。2025年1-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5年1-4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2025年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2014.99万美元,同比增长92.79%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为2014.99万美元,同比增长92.79%;出口数量为380台,同比增长37.68%;出口均价为5.30万美元/台,同比增长39.84%。2025年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累计出口金额为6020.22万美元,同比增长17.42%;累计出口数量为1383台,同比下降35.94%;出口均价为4.35万美元/台,同比增长83.54%。2025年1-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5年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泰国、阿尔及利亚、菲律宾,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2.06%。其中,向沙特阿拉伯出口最多,金额为283.3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06%。2025年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泰国、阿尔及利亚、越南、墨西哥、埃及、哈萨克斯坦,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53.75%。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590.4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81%。2025年1-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5年1-4月我国挤出吹塑机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实施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创新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有力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相关工作,期间几经修订完善,于2017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1+3”政策体系,即一个管理办法+联合评议、绩效考核、专项资金三个细化制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早期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自治区科技厅根据国家有关实施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精神,通过调研部分省市先进经验,结合现阶段我区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一个管理办法+三个细化制度整合,起草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分为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购置评议、开放共享、绩效评价与奖惩、附则,共六章三十三条。主要从建立开放共享统筹机制、落实各方主体责任义务、严格开展购置评议、明确开放共享相关要求、合理收费及规范开支用途、落实绩效评价与奖惩措施等方面作出规定。具体如下:第一章总则,共7项条款。介绍《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和制定依据。说明《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相关定义和实施原则。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共4项条款。明确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中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财政厅、其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仪器管理单位的职责。第三章购置评议,共4项条款。说明大型科研仪器购置评议的强制要求、工作内容、结果运用和遵循原则。第四章开放共享,共10项条款。明确管理单位作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责任主体,以及所需履行的关于仪器入网管理、开放共享服务、服务收入使用、人员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责任。第五章绩效评价与奖惩,共6项条款。介绍开放共享工作绩效评价的总体方案、结果运用和惩罚措施。第六章附则,共2项条款。明确自治区科技厅对《管理办法》的最终解释权。确定《管理办法》出台后废止现行的“1+3”政策体系。《管理办法》围绕“考核、奖惩,联动预算、论证、购置、使用及报废备案”等环节,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全流程进行统筹,将原有的“1+3”政策体系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制度设计,形成能够出实效、管长远的制度成果。(一)坚持目标导向,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购置评议、仪器入网、开放共享、报废备案、绩效评价”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以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目标,通过绩效评价联动预算、论证、购置、使用及报废等环节,对仪器开放共享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财政部门仪器资产数据共享,强化仪器入网管理,摸清家底,应管尽管。(二)坚持严管严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以查重为主、多要素相结合的购置评议机制,压实各单位各部门主体责任,强化协同配合,解决大型科研仪器管理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的问题。购置预算经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双重审核,牢牢把住源头关,避免重复购置,优化大型科研仪器布局,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利用效率和共享率最大化。(三)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建立以国家有关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为指引、以自治区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奖惩机制。以仪器使用效益、共享用户评价为主要导向,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实施分类评价,奖优罚劣。将过去繁杂冗长的政策体系精简,聚焦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中的重点,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引导和支持管理单位做好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

  2025年5月20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应邀赴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甘工院)作题为“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机械工业于变局中开新局”专题讲座,甘工院陈海澎院长主持活动,甘工院全体职工参加活动。宋志明副会长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取得的发展成就,并且针对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提出了“十五五”时期行业要重点把握的五个发展趋势。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端化全面突破;二是坚持科技赋能,推进智能化提质增速;三是坚持低碳转型,推动绿色化行稳致远;四是坚持协同增效,促进融合化深度进阶;五是坚持开放共赢,拓展国际化合作空间。陈海澎院长表示,甘工院要积极学习吸收宋志明副会长授课内容,加强与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一同推动甘肃省机械工业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突破。(行业发展部)

  叶定达副会长出席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